研製《行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指導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是健全行業人才需求預測和專業動態調整機製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2019年《報告》發現:多數行業人才供給總量不足,少數行業供求基本平衡🫸🏿👩🎓;部分行業人才供求規模出現結構性失衡;多數專業結構布局與產業結構布局基本匹配,少數有一定偏差👆🏻;培養目標總體明確🙇🏻♂️,定位還不夠精準👷🏽♂️;多數專業課程體系支撐度較好,仍需加強針對性;專業建設保障條件不足🤟🏼,實踐教學效果達不到要求🌤。《報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六條建議。
一、《報告》研製背景
2014年以來👷,在教育部職教所和有關單位組織指導下🧕🏿,共有48個行指委負責完成了74個《報告》。這些《報告》圍繞一🤾🏼、二🗣、三產業發展的新形勢與新要求🧑🏽🦳,重點圍繞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先選取人才需求量大面廣🧛🏽♂️、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行業開展研究。2019年完成的《報告》聚焦14個行業領域🫵,涵蓋了現代農業中的現代漁業,先進製造業中的智能製造機械🤶🏿🌙、模具💨、高分子等行業,現代服務業中的城市軌道交通、會展、數字出版、冬季體育、醫學檢驗等行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矽材料、雲計算與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等行業。
二🦿、《報告》調查發現
(一)多數行業人才供給總量不足,少數行業供求基本平衡
一是多數行業技術技能人才供給缺口很大,既有發展態勢迅猛的新興行業🔁,如每年矽材料行業人才缺口約2.5萬人,互聯網金融行業缺10萬人以上,雲計算與大數據行業人才缺口近百萬;也有工作特殊或艱苦的基礎行業,且還面臨專業招生下降和在校生規模較小的問題,如漁業未來三年需要約3萬人,人才供求比約1∶6,高分子材料行業未來三年中職人才供需比為1∶15.8,高職人才供需比為1∶11.7,供求嚴重失衡;還有現代服務業🔠🏫,如冬季體育未來三年缺口達10多萬人。
二是少數行業供給基本平衡,如全國每年中高職模具專業畢業生總量約3.5萬人,與模具行業總體需求規模基本匹配;數字出版行業未來三年每年人才需求約為10萬人👩🏿🏫,目前職業院校相關專業培養規模可以有力地支持行業發展。
(二)部分行業人才供求規模出現結構性失衡
一是專業群中不同專業培養規模出現結構性錯位,某些行業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某(幾)個專業,其他專業開設點數少、規模小📏🧑🏻🦱,與相關崗位需求存在結構性錯位。如漁業類專業設置較齊全🈷️,但實際開設專業主要集中在水產養殖技術專業,招生人數占到漁業類專業的90%;其他幾個專業開設點數少,規模小,專業結構分布不均。水利類專業中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招生數排第一名,占比達36.9%🏈,但該專業未來三年人才需求比例只占12.53%🚣🏿,這將導致該專業學生三年後就業時面臨較大壓力。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中,運營管理專業畢業生富余5.8萬人,超出52.68%;而其他工程技術類專業則缺口較大,缺口比例約在20%~60%之間🧑🏿🏭。
二是不同學歷層次專業規模供需不平衡。按照本科及以上🎪、高職💃🏻、中職劃分😯,不同行業技術技能崗位人才學歷結構分別呈橄欖型、金字塔型🤵🏿♀️、倒金字塔型等類型🤢,且總體趨勢是未來人才需求學歷層次不斷上移,高職🍉、本科需求比例持續增大,與目前中高職層次相關專業培養規模不完全匹配。如醫學檢驗類人才未來三年本科、高職層次人才供求基本平衡🏋🏼,供需比分別為1∶1、1∶1.13👫,但中職層次是供大於求🗂,供需比為4.2∶1🥳🛎。
(三)多數專業結構布局與產業結構布局基本匹配🔴,少數有一定偏差
一是多數專業布局基本對應產業布局,如模具行業產能主要積聚在幾個大中型區域🫷🏽,這些區域開設院校數量和招生數量都與產業布局比較吻合;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的院校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經濟帶,與現階段互聯網金融行業重點區域分布一致;冰雪體育類中高職院校主要集中在東北與華北地區,與目前全國冰雪產業區域布局基本一致。
二是少數區域專業布局與產業布局不相適應,有的區域供大於求,有的供小於求💢。如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在華北、華東和華南地區人才缺口較大,供不應求態勢明顯🧀🔸;東北🔕、西南和西北地域供需基本平衡。北上廣深等雲計算大數據發達地區人才供給較多,但貴陽🧑🏿🎨、合肥♣️、天津等大數據市場活躍地區人才供給不足。
三是有些行業對應專業群結構與企業崗位群類型不匹配🖱。隨著行業產業鏈延伸和拓展,職業院校現有專業群覆蓋不了相關崗位群需求➖。如目前職業院校漁業類以養殖專業為主🐚,經濟管理和海洋漁業技術專業均還沒有開設,滿足不了漁業產業鏈發展需求。矽材料產業生產一線所需人才涉及裝備製造👵🏽、設備運行與維修、產品質量檢測分析認證等崗位群,目前已有的矽材料製備技術和光伏材料製備技術專業難以支撐產業群人才需要,需要配套增設矽材料設備設計與製造👨🏼🚒、矽材料工業控製與管理、矽材料產品檢測與認證等專業😦,形成服務於生產一線的專業群。為滿足冬季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建設覆蓋冬季體育產業鏈的專業群體系,中高職還缺少滑雪運動與服務🤸🏿♂️、滑冰運動與服務及冰雪體育機械操作等專業設置。
(四)培養目標總體明確,定位還不夠精準
一是多數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基本滿足行業發展要求。如高分子行業相關專業群培養目標定位與行業相關崗位群需求基本匹配,高職高分子專業群定位於培養生產管理、采購營銷和技術改進的技術技能人才🛅,中職高分子專業群定位於培養生產操作、質量控製技能人才。如醫學檢驗類專業普遍年限較長,建立了較好的專業設置和調整機製,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能滿足各類醫療機構醫學檢驗技術崗位需求🌭。
二是有些職業崗位呈現新技術新工藝多、復合性增強💉、重遷移能力等特點✹,對專業培養目標提出新要求。如互聯網金融等新興行業的新職業崗位能力要求逐步清晰🧚🏼🙇🏿♀️,相關新設專業(方向)定位還待明確,培養方案還待建立。適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專業定位未緊密對接崗位職責及時調整。如對接現代漁業“技術服務+營銷”的新模式💁🏿,有關水產養殖專業培養目標還待轉向培養水產養殖與技術服務能力為主的技術服務型人才🫅🏽。
三是企業更關註學生的職業素養、通用能力和應用能力🅿️。如模具企業對畢業生專業能力要求發生了新變化,更看重模具人才對設計與分析軟件的應用能力以及識圖和製圖等基礎職業能力,同時對畢業生的職業素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適應企業升級或轉型需求的學習能力與遷移能力尤為關註🏌🏼♂️。高分子行業認為相關專業培養目標缺少適應崗位轉型升級變化的能力素質新要求🤷🏿👩🏿🦱,包括新材料技術的獲取與應用、現代管理與營銷🦵🏻、大數據應用等職業能力,以及綠色化工、行業文化認同等職業素質😴。
(五)多數專業課程體系支撐度較好⚜️,仍需加強針對性
一是新興行業的專業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要求有差距,還需精準構建✴️。如針對智能製造機械、數字出版等行業新設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還不成熟,許多院校從各專業拿出幾門核心課程拼湊成課程體系的做法,使得專業核心能力培養與崗位需求存在較大偏差🐤。
二是不適應崗位專業性和復合性發展新變化🦔,相關課程比例偏低💲。如為滿足漁業行業轉型升級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企業認為應增加電子商務👃🏼、市場營銷、水產品流通管理等營銷類課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行業面臨企業管理模式不斷創新💏、優化工作模式,建立綜合工區的趨勢😵💫⛎,對復合型人才需求大量增加👨🦯➡️👨🏼🦲,需要在專業課程設置中融入多個崗位能力要求的內容,適應一專多能人才的培養🔓。
三是課程適時調整和更新不夠,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等內容尚未進入課程💲。如水利類專業課程體系無法滿足水環境治理👨💼、建築信息模型📦、庫區管理等崗位新需求♈️,缺少無人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和行業新標準🦚、新規範等內容;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課程缺少軌道交通新技術新設備應用等內容;醫療器械類專業課程缺少人工智能💣、可穿戴、增材製造🎨、機器人等醫療新技術內容。
(六)專業建設保障條件不足🤵🏼,實踐教學效果達不到要求
一是實訓條件落後或數量不足🥒,無法滿足實踐能力培養要求。如軌道交通專業近一半(48.39%)已建軌道交通實訓室的職業院校實訓室已落後,且實訓室規模與水平都無法滿足課程教學和技能訓練要求;醫療器械專業開設門檻比較高、成本高,真正具備較好醫療器械整機安裝調試維修綜合實訓能力的院校不多🧔🏻,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二是工學結合有難度,不能有效開展實訓教學。因資金、場地🏄🏼、安全等原因🏌🏻♂️,許多職業院校的理論教學比重較大,企業現場實習和實際業務實訓的頻次和總課時太少🦺,不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不積極、參與度不夠🫎,且受實訓室設備與真實現場相比仿真度不高👃🏻👊🏼,以及軌道交通運營安全要求高的約束👩💻,很難實現運營現場跟崗實習🧙🏼♀️🅿️,限製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
三是職業院校師資力量亟待加強🧙🏼♀️。教師的實踐技能及專業知識跟不上企業實際要求🏕,企業也不願意對教師進行深層次培訓。如互聯網金融專業教師缺乏必備的互聯網金融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企業因為技術保密和知識產權等因素⏭,不願意對院校教師進行深層次培訓;近3/4(74.19%)的職業院校軌道交通類專業師資力量薄弱,缺少高學歷、專業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教師的實踐技能及專業知識跟不上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實際業務的發展。
三、《報告》建議
(一)適應行業發展態勢,動態調整專業培養規模
針對矽材料、互聯網金融等新興行業或新業態出現的新職業崗位需求🧑🏽🎄,增設新專業,解決人才缺口。針對漁業👬🏻、高分子等艱苦行業招生萎縮的現狀,適應崗位綠色環保、智能化與自動化等新變化增設相關課程,優化專業內涵,提升專業吸引力🧑🏿🦰;加大學生資助力度,擴大定向培養規模。結合雲計算與大數據👇🏻、數字出版等行業的區域人才供給匹配不均衡情況,合理調整區域院校布局和人才培養規模🫅🏻🚡。
(二)對接職業崗位群需求,合理構建專業體系
對接現代漁業、智能製造機械等行業產業鏈延伸💞,擴大專業群覆蓋面🧙🚴♀️,優化專業層級體系,合理定位各級培養目標,通過中職的基礎性、高職的技術性🚵🐮、應用本科的工程性🫢,系統構建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體系,在學歷提升的同時保證能力的提升,滿足行業企業對高層次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結合國家戰略和區域特點,優化專業結構布局
根據水利、模具、冬季體育等各行業國家發展戰略➰,依托區域行業資源優勢🧙🏿♀️,按照優先發展🧍♀️、重點支持、適當限製的思路🚠🦟,通過支持重點區域和扶持薄弱地區相結合的方式,服務區域產業定位,整合類似專業🔥🤾🏽,合理規劃各層次專業布局🙇🏽、結構規模和目標定位,建設適應需求、特色鮮明、結構合理、規模適當的專業群👳🏽。
(四)深化產教融合🤏🏿🧖,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製
加強校企合作共辦專業機製。強化行業指導♘,推動企業深度參與🪫,通過課程共建💭、資源共享、師資互補👩👩👧、技術服務、項目合作等方式🏊🏽🙌🏿,不斷創新訂單培養、現代學徒製等合作育人模式👍🏼。對接行業用人需求👩❤️💋👨,充分發揮專業設置管理系統和人才需求信息平臺作用🤐,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製👨🏻🦽➡️。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質量評價機製,推動行業協會、用人機構等第三方開展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估。
(五)對接職業崗位要求,強化專業內涵建設
加強行業文化和職業素養培養,提升學生對行業的熱愛度、專業的認可度👨❤️💋👨、工作的敬業度🫃。對接職業崗位新變化,動態更新專業教學標準體系,加強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廣泛應用虛擬仿真技術,優化課程結構和內容🦆。加強工學結合,強化實習實訓🧿,開展好企業認知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的實施和考核工作👩👧。落實“1+X”證書製度♦︎,加強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引導學生獲得多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六)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增加專業建設投入,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設施設備水平👨🏽⚖️,建立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社會服務等為一體的開放式🥫、合作型的實訓基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培訓力度🎯,落實專業教師企業實踐製度🧔🏼,提升雙師能力;加大聘用兼職教師數量🚝,優化專兼隊伍結構🚵🏿。搭建校企合作有效平臺,鼓勵引導行業企業從職業指導、資源共享🍃、師資培訓◽️、實訓實習等方面給予職業院校支持。
來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作者🧝🏼♀️:教育部職教所荀莉、劉義國